D68:武威|河西走廊起点,凉州古都,天马故乡

兰州→武威
兰州→武威

乌鞘岭

从兰州到武威的路上一路无话,走 G312 国道一路沿着庄浪河,反反复复在霍连高速的桥洞下穿梭。下午五点半,抵达了河西走廊的起点关隘——乌鞘岭,这也是我们第一次驶上 3000 米海拔。

河西走廊起点
河西走廊起点

山下的停车场,海拔 2981 米
山下的停车场,海拔 2981 米

远远的看到山上有白牦牛,用长焦看了一眼,是假的
远远的看到山上有白牦牛,用长焦看了一眼,是假的

景区已经关闭,卫生间门锁了,我们沿着栈道往山上爬,从帐篷里钻出一位妇女问我们要不要吃烧烤,我们谢绝了。其实在这壮丽的山景下吃个烧烤还挺惬意的,不过我们晚上要赶去武威,就不在这里吃饭了。
上山的路
上山的路

现场有注意鼠疫的标语,写得过于可爱了,如果不知道旱獭鼠疫的危害性很可能儿戏之。
谨防旱獭
谨防旱獭

爬到一半有一座小庙,里面放着唱经音乐,看这小小的庙周身绑着各式太阳能,太阳能就是好啊。
乌鞘岭湘子庙
乌鞘岭湘子庙

乌鞘岭横亘天祝,是古丝绸之路咽喉。其顶有明代道教庙宇湘子庙,传为八仙韩湘子游历时见此地山河如画,驻云赏景后,人们遂建庙供奉。清代湘子庙曾因兵祸殿毁,后陕甘总督杨昌濬祈雨灵验,遂令重修,杨总督亲撰碑文。重修后庙宇宏伟,香火鼎盛,信众往来不绝,每年四月初八尤为热闹。可惜的是,这座天祝境内最大、最有名的道教庙观于1958年底被毁,仅存遗址于乌鞘岭气象站院内,碑文拓片现存永登县档案馆。

这里也有一个书页造景,上午不才在读者大楼门口拍过一个吗……
这里也有一个书页造景,上午不才在读者大楼门口拍过一个吗……

爬到了山顶发现,山顶之外还有山顶,但我俩不约而同地决定不爬了。此时我们所处海拔已经是 3077 米
山外有山
山外有山

此刻海拔
此刻海拔

邪门的是假牦牛身边有真牛粪
邪门的是假牦牛身边有真牛粪

因为远处的山上真的有人在放牦牛
因为远处的山上真的有人在放牦牛

虽然挺壮观的,但我们还是要下山早早出发,这已经是傍晚六点了,我们距离武威还远着呢。
山下遇到一辆合肥理想 ONE
山下遇到一辆合肥理想 ONE

继续赶路,已是天黑,路上我们还在听播客「纸醉金迷」聊《天龙八部》里聚贤庄大战,转眼就在路边路过了聚贤庄。
聚贤庄
聚贤庄

晚上到达武威,住在一个商场条件还不错的民宿里,晚上就在楼下的饭店吃饭。依旧是面片、炒面、各种冷切肉,吃到一半发现免费提供的蜂蜜茯茶还不错。
依旧是面片、炒面、各种冷切肉
依旧是面片、炒面、各种冷切肉

晚上自行维修民宿里的摇晃的椅子,这次出来带了不少工具
晚上自行维修民宿里的摇晃的椅子,这次出来带了不少工具

海藏寺

第二天到中午两人才出门,首站是海藏寺。

海藏寺
海藏寺

武威海藏寺,始建于西夏,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完整的西夏佛教寺院之一,距武威市区2公里。寺名“海藏”取“海纳百川、藏珍蕴奇”之意,占地134亩,核心建筑沿中轴分布: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阁依次递进,均保留明清修缮痕迹,大雄宝殿梁架仍存西夏木构遗风。寺内藏有西夏文经卷残片、元代铜铸佛像等文物,藏经阁曾存明正统年间《大藏经》。后院“海藏禅林”古柏苍劲,中有放生池,池畔垂柳依依,与红墙黛瓦相映,尽显“塞上江南”禅意。作为丝路佛教文化重要遗存,这里既有西夏古建的雄浑,又含江南园林的雅致,是武威必访的人文地标。

海藏古寺大门
海藏古寺大门

海藏寺牌坊
海藏寺牌坊

海藏寺确实古色古香,保存较好,房檐立柱各个看起来像是古物居多。
灵钧古台,为东晋十六国时前凉王张茂所筑。算是寺内制高点,可以俯瞰全寺。
灵钧古台,为东晋十六国时前凉王张茂所筑。算是寺内制高点,可以俯瞰全寺。

藏经阁
藏经阁

海藏寺有两层天王,比较少见,第一层在大门进来后两侧墙壁上,直接做成了墙壁浮雕的样子,颇不寻常。它虽然不是个殿,但配置是齐全的,正面是弥勒,反面是韦陀,四周风调雨顺四大天王。但因为是墙壁浮雕,透视做得极其奇怪,说不上好看。
天王「殿」
天王「殿」

上了灵均台又有一个天王殿,这里的塑像就威风多了。
广目天王踩着的蛇妖活灵活现
广目天王踩着的蛇妖活灵活现

从灵均台往下看,一眼认出孙猴子变的庙
从灵均台往下看,一眼认出孙猴子变的庙

方丈住所外的巨大门匾,以及下面的小门匾,分别是古浪县某寺庙和兰州某寺庙方丈的贺礼。
方丈之间
方丈之间

大雄宝殿内,释迦牟尼前方放着一尊小像,不知是谁,也从未在寺庙里见过,释迦摩尼像前面供奉别人的,藏传佛教倒是经常在供奉佛祖之外也供奉一下自己的活佛。
大雄宝殿
大雄宝殿

奇怪的摆放
奇怪的摆放

有懂佛教礼仪规制的朋友可以说说这是什么门道。
出来海藏寺是海藏公园,公园里金叶柳树遍地,非常美,恙儿站在桥上,金叶柳树随风飘扬,美景佳人,用手机捏了一张。又在银杏叶满地的树林里捏了一张。
秋日恙儿
秋日恙儿

秋日恙儿 2
秋日恙儿 2

本地人的传统民居,围墙奇高、没有窗户,正门上有画
本地人的传统民居,围墙奇高、没有窗户,正门上有画

周记三套车

中午去到「周记三套车」来吃武威本地名菜「三套车」,所谓三套车,就是凉州行面、卤肉、茯茶三样东西一套。这家周记三套车规模颇大,店面从屋里一直延伸到外面的市场棚子下。

周记三套车
周记三套车

凉州行面
凉州行面

卤肉拼盘
卤肉拼盘

茯茶
茯茶

茯茶比较有趣,默认上来的两个茶杯,杯底都放了厚厚的一层糖,恙儿不喜有糖,于是店员再把糖倒了去,再给我们盛上茶。在每一个桌子上都有很大的一罐糖,客人可以随喜好加。而一般的饭店里只有自己添加酱油醋辣椒的,第一次在武威看到自助加糖的。
自助加糖
自助加糖

但味道嘛,卤肉还算对我胃口,酿皮子相比凉皮来说,多出来的发酵香味我反而受不大了,行面也属平常,整体口味较重。

武威博物馆

哪哪儿都有的马踏飞燕标志
哪哪儿都有的马踏飞燕标志

武威是发掘马踏飞燕,也就是铜奔马的地方,所以武威市也把这个作为整个城市的宣传重点,「天马故乡」云云,但武威古称凉州,可是大大的厉害,它是五凉政权的都城,作为十六国时期西北政治文化中心,历时约 140 年。
我们下午即来到武威市博物馆,感受这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。BTW,吃完饭到博物馆的时候就拉了肚子,估计是对三套车不太适应。
但遗憾的是,武威的好东西大多已经交给上一级博物馆收藏,所以我们在甘肃博物馆看到的铜奔马、铜车马队,都是出自武威的雷台汉墓。正因雷台汉墓已经被搬空,更不值得花钱去看一座空墓了。
在一排复制品后,这是一件真品
在一排复制品后,这是一件真品

又见西夏时尚发型
又见西夏时尚发型

西夏文金刚经
西夏文金刚经

擦擦,一墙的擦擦
擦擦,一墙的擦擦

我就喜欢金刚这种探戈舞一样的造型,可惜明妃的头没了
我就喜欢金刚这种探戈舞一样的造型,可惜明妃的头没了

这里有个很有趣的对比,元朝自己画的阔端(元朝时的西凉王)像威严正派,但西藏那边画的他和萨班同框的时候,就变成了灰皮猥琐邪恶怪了,萨班则是平和坚毅。
萨班和阔端
萨班和阔端

这个东西很精致,用来装鹤顶红不错
这个东西很精致,用来装鹤顶红不错

恙儿:晚上枕这个睡得着吗?
恙儿:晚上枕这个睡得着吗?

有一个合葬墓的投影演示装置做的不错,墓葬复制品之上有一个投影仪,在骨架上投影出人体,清晰明了地表明了墓结构。
一男俩女
一男俩女

藏在某件展品后的装置,被钉满箭枝的城门
藏在某件展品后的装置,被钉满箭枝的城门

皇帝陛下是可以这么写的吗?
皇帝陛下是可以这么写的吗?

因为武威是马踏飞燕的出土地,所以武威市博物馆也有一件马踏飞燕的复制品。不过可惜的是,因为才从甘肃博物馆来,即使甘肃馆放的也是复制品,还是能看出复制品与复制品之间的巨大差距。我做了对比的拍摄,图中左或上的为甘肃博物馆复制品,另外的是武威博物馆的复制品。
前

左

右

后

如图所见,非但具体的颜色、锈迹有区别,就连马尾巴的粗细和高低角度也相差甚远。
不过这里的好东西还是有不少的,比如这汉代的木雕镇墓兽,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。
木雕彩绘独角镇墓兽
木雕彩绘独角镇墓兽

还看到了木质的勇度师傅
还看到了木质的勇度师傅

以防你不知道勇度是谁(漫威银河护卫队角色)
以防你不知道勇度是谁(漫威银河护卫队角色)

这里还有慕容家族的故事,不过这里是吐谷浑国王慕容家族,不是大燕国的慕容家族,但据说都是源自鲜卑部族。
慕容家族
慕容家族

博物馆里有一个从里往外看的大窗户设计,外面是一面大屏幕,正式古凉州繁华的夜景,这个设计颇有意思。
从窗户往外看凉州夜景
从窗户往外看凉州夜景

所有的双峰驼驼峰都是一左一右
所有的双峰驼驼峰都是一左一右

现场还有古琴试奏的互动
现场还有古琴试奏的互动

在武威博物馆的时候,遇到了大队的小朋友参观,似乎是军训教官带队(但十一月军训?),博物馆瞬间被填满,游览体验大打折扣,我和恙儿刚好在佛教区,我还跟恙说,共产主义少年不能来佛教区参观,说着话就被上来的共产主义少年淹没了。好在他们来得快去得也快,也没有耐心和时间去看每个展品。而我们的参观也接近尾声了。
共产主义少年团
共产主义少年团

最后就是观赏各种石窟展品了,这也是来甘肃的一个大主题。
复刻的天梯山石窟,在黄羊河水库边上,很巨大,人物造型我非常喜欢
复刻的天梯山石窟,在黄羊河水库边上,很巨大,人物造型我非常喜欢

实景照片
实景照片

不同时代、不同工匠的雕刻作品质量也是天差地别。美感也是时有时无。此感觉在此后参观榆林窟和莫高窟的时候尤为明显。
帅哥佛
帅哥佛

丑哥佛
丑哥佛

丑哥佛的弟弟
丑哥佛的弟弟

闪现一下
闪现一下

鸠摩罗什寺

从武威市博物馆出来后,我们去凉州的鸠摩罗什寺。鸠摩罗什是恙儿熟悉的老朋友了,即使对佛学毫无了解,也定听说过他翻译的《金刚经》。

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

而鸠摩罗什就是被前秦大将吕光奉皇帝苻坚之命,拐到凉州来,一呆就是十七年,公元 401 年他被后秦姚兴迎至长安后,组建译场,正式开展大规模译经工作。他在圆寂之前,曾跟徒弟们说,如果自己所翻译经卷没有谬误,死后舌头将无法烧化。而果然他的舌头没有被烧掉,于是在凉州起塔供奉他的舌舍利,也就是罗什寺塔。

鸠摩罗什(344~413)原籍天竺(今印度),出生于龟兹(今新疆库车)。后秦高僧,与真谛、玄奘并称中国佛教史上三大翻译家。他幼年出家,初学小乘,后遍习大乘,尤精般若,造诣极深。前秦符坚闻其名,遂遣吕光西城龟兹,以迎鸠摩罗什。前秦败亡,鸠摩罗什留住凉州十七年,被尊为国师,开始翻译佛经。鸠摩罗什深通佛理,又精通汉、梵两种文字,译出的佛经,既能明确表达梵文原意,又能做到行文流畅,字句优雅,开创了佛典翻译的新纪元。根据开元释教录记载,鸠摩罗什共翻译佛经74部380卷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翻译外国经书,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举。鸠摩罗什所译经论影响很大,所译经文义理圆通、内容信实、字句流畅,提倡回归翻译本质,主张用解释法进行翻译,率先把印度佛学按照本来面目介绍到中国,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。鸠摩罗什所译出的《妙法莲华经》《维摩诘经》《阿弥陀经》《金刚经》《大品般若经》等经和《中论》《百论》《十二门论》《大智度论》《成实论》等论典,分别成了三论宗、成实宗、天台宗、净土宗、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所依据的主要经典,促使了佛教文化的传播。鸠摩罗什在译经的同时,还经常讲解佛经,姚兴及朝臣、沙门经常肃容观听,“公卿以下莫不钦附,沙门自远而至者五千余人。起浮图于永贵,立般若台于中宫,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。”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(公元413年),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,留有舌舍利,并建造一塔,留存至今,就是眼前矗立的这座舌舍利塔。

武威鸠摩罗什寺是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刹,因高僧鸠摩罗什而得名,也是他译经、弘法并圆寂之处。寺院坐落于武威市中心,始建于东晋,历经修缮仍保留古朴风貌,核心建筑有罗什塔、大雄宝殿、天王殿等。高32米的罗什塔巍然矗立,为八角十二层楼阁式砖塔,塔身雕饰精美,每层均设佛龛,登塔可俯瞰武威城景,塔下藏有鸠摩罗什舌舍利,是寺院最珍贵的遗存。寺内香火缭绕,古柏苍劲,殿宇雕梁画栋,佛像庄严慈祥,漫步其间既能感受佛教文化的静谧肃穆,又能触摸丝路文明的厚重底蕴。作为古代译经圣地,这里见证了鸠摩罗什翻译《金刚经》《法华经》等经典的壮举,承载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,如今仍是信众朝拜、游客探寻丝路文化的重要地标。

鸠摩罗什寺
鸠摩罗什寺

进门先唱国歌(我真唱了)
进门先唱国歌(我真唱了)

正门反面
正门反面

大雄宝殿与罗什寺塔
大雄宝殿与罗什寺塔

右侧的罗什寺塔的中段,还能看到一尊金身雕塑
右侧的罗什寺塔的中段,还能看到一尊金身雕塑

这里的方丈屋子也不小,不输海藏寺
这里的方丈屋子也不小,不输海藏寺

最里面是鸠摩罗什纪念堂,这里摆有他翻译的多部经书,还有描绘他生平的绢画。
鸠摩罗什雕塑
鸠摩罗什雕塑

鸠摩罗什生平画
鸠摩罗什生平画

鸠摩罗什被姚兴逼迫,曾经与宫女在一起吃住玩乐,打破了僧人应有的行为规范。当时跟着他学法的出家弟子们,有些就羡慕鸠摩罗什的艳福,便想学鸠摩罗什的样子,这引起了鸠摩罗什的恐慌。于是他便决定教训一下他的弟子们。有一天他召集全部的众僧请吃午餐。那天饭碗里装的不是真正的面条,而是满满的一碗钢针。面对此情此景,没人敢吃,只有鸠摩罗什把碗端起来像吃面条一样把针吃了下去。全体僧众见此情景,面面相觑,鸠摩罗什乘机开示大众说:你们若能与我同样,将一钵钢针吞入腹中,我就同意你们娶妻蓄室。否则,绝不可学我的样子。他的弟子们亲眼见到了鸠摩罗什有此异能,不敢效仿,于是全都取消了异样的想法,继续规规矩矩如法修道。

鸠摩罗什寺的大雄宝殿朝南,有七开间、三道门,但只开了中间一道,我提脚就进,被寺内志愿者拦住,说不可走正门,这是空门。我四周环顾,你也妹开别的门啊,以她的意思走正门的边上就可以了。
从寺里出来,忽然想吃甜的,就在边上的凉州十七巷商业街点了个芋泥全家福吃。

全家福
全家福

明清街夜市

晚上去明清街夜市觅食,来回走了两趟也没有特别想吃的东西。

昭武门
昭武门

凉州城门
凉州城门

贴膜的摊位太拼了,白天在商场里贴,晚上来夜市贴,大哥你不睡觉了吗
贴膜的摊位太拼了,白天在商场里贴,晚上来夜市贴,大哥你不睡觉了吗

武威离兰州有点距离,叫马爷也叫的扭扭捏捏
武威离兰州有点距离,叫马爷也叫的扭扭捏捏

后面再去张掖,发现也有明清街夜市,走到酒泉则反清复明,变成了大明夜市,但都一般般,如兰州那样繁华的夜市,要到敦煌才再次遇到了。

Comments
Write a Comment